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民营经济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县域经济领域,民营经济更是展现出了蓬勃的活力与无限的潜力,成为县域发展的强劲引擎。2月17日上午,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政策春风化雨 民营经济迎来黄金时代
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广泛分布,使得其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浙江义乌,民营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江苏昆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这些数字背后,是“放管服”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是减税降费带来的真金白银,更是“民营经济31条”构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当政策阳光穿透“卷帘门”“玻璃门”,县域经济正成为民营资本竞相追逐的价值洼地。
创新驱动转型 县域经济构筑产业高
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动力。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使得县域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在山东寿光,民营资本打造的智慧农业集群让蔬菜大棚变身“数字工厂”;在福建安溪,茶企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起全产业链溯源体系。这些创新实践印证着县域经济不再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而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华为鸿蒙系统在东莞松山湖的崛起昭示着县域同样能培育出世界级企业。当“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县域经济正从产业链末梢走向价值链高端。
产城融合共生 城乡发展孕育无限可能
民营企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贵州正安,吉他产业园带动的产城融合,创造了“一把吉他改变一座城”的奇迹;在江西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催生的“产业新城”,让30万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产城良性互动,正在重塑我国县域的经济地理版图。
当民营资本与县域资源深度耦合,当特色产业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产城人”三位一体的发展范式,正在书写城乡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民营经济与县域发展的交响曲愈发激越昂扬。这曲交响乐中,既有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的豪迈,也有地方政府“筑巢引凤”的智慧,更蕴含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当创新基因融入产业血脉,当县域沃土滋养企业成长,新时代的民营经济必将以“千帆竞发”之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奏响时代华丽乐章。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等待更多弄潮儿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钟宪萍)